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牡蛎壳型变化大,对牡蛎的分类研究进展缓慢,用作分类依据的性状也较少。为了发掘牡蛎中更多的实用性状,为牡蛎分类研究及遗传育种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中国常见牡蛎初孵化面盘幼虫(D形幼虫)的大小进行了比较。分别对中国沿海常见牡蛎物种进行取样,选取性腺成熟的个体繁育后代,每个物种建立3-5个家系,分别对各家系初孵化面盘幼虫的壳高和壳长进行测量,比较不同物种间幼虫大小的差异。牡蛎物种分别为: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近江牡蛎C.ariakensis,长牡蛎C.gigas,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日本巨牡蛎C.nippona,熊本牡蛎C.sikamea,猫爪牡蛎Talonostrea talonata。亲贝采集海区分别为:福建莆田,广东湛江,河北黄骅,广东湛江,浙江舟山,江苏南通和福建莆田。各牡蛎物种初孵化D形幼虫壳高分别为:67.2μm,61.6μm,65.1μm,58.7μm,60.4μm,51.7μm,51.5μm。壳长分别为:77.9μm,73.0μm,77.1μm,68.3μm,72.2μm,61.9μm,62.2μm。幼虫大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幼虫壳高和壳长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且与卵径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各物种成熟卵子形状均不规则,本研究所用卵径是测量了放置一段时间后自然变圆后的卵子。结果表明,部分牡蛎物种的初孵化幼虫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区分物种的指标,但是巨蛎属几个较难区分的物种如长牡蛎和葡萄牙牡蛎,近江牡蛎和香港巨牡蛎的初孵化幼虫大小差异不大,尚需要更多数据进行进一步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