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是基于MartinGinis,Bassett-Gunter和Conlin(2012)提出的指导身体锻炼对身体意象干预的模型,在控制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能量消耗相同的情况下,直接对比两种运动减少男性女性消极身体意象的效果;并且本研究分段探究8周的身体锻炼干预对男性女性消极身体意象的影响机制,运动类型是否起调节作用。研究方法:首先利用《身体各部位满意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筛选出具有消极身体意象且久坐不动的大学生66名,男女各半,随机分配到有氧运动组和力量训练组中。采用单因素组间纵向设计,自变量是运动类型(有氧运动vs力量训练)。因变量是消极身体意象(身体满意感和社会体格焦虑),中介变量是客观身体成分(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数和骨骼肌质量)、自觉体适能(自觉身体脂肪、自觉身体力量和自觉身体耐力)和运动自我效能(有氧自我效能和力量自我效能)。先测量有氧运动组的VO2max和力量训练组的1-RM,再测量有氧运动干预一次和力量训练干预一次的能量消耗,据此制定每位研究参与者的运动强度,使有氧运动组的运动强度为65-75%的VO2max,力量训练组的运动强度为65-75%的1-RM,并且保证两种运动干预的能量消耗大致相同。身体锻炼干预要求研究参与者完成8周,每周3次,每次4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力量训练(包括5min热身和5min恢复)。测量基线时、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和第8周末的中介变量和因变量。研究结果:1)以运动类型和性别为自变量,对5个测量时间点的因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剖面图分析,发现对身体满意感来说,测量时间点的主效应显著[F(4,46)=131.153,P<.001,偏η2=.919],运动类型[F(1,49)=.087,P>.05,偏η2=.002]和性别[F(1,49)=1.750,P>.05,偏η2=.034]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对社会体格焦虑来说,测量时间点的主效应显著[F(4,46)=14.017,P<.001,偏η2=.549],运动类型[F(1,49)=2.409,P>.05,偏η2=.047]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F(1,49)=5.462,P<.05,偏η2=.100]的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8周的身体锻炼可以减少消极身体意象,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干预效果没有差别,对男性和女性消极身体意象的影响没有差别。本研究没有发现运动类型对减少消极身体意象的调节作用,从而验证了能量消耗在运动干预的心理效益中起重要作用。2)对不同阶段的因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均值进行两两比较,以探究不同阶段各个变量的变化,然后对可能引起因变量改变的中介变量的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将相关显著的中介变量的改变量放入回归方程中,分段检验身体锻炼减少消极身体意象的机制。结果发现对所有研究参与者来说,基线-第2周时自觉身体脂肪[β=-.435,t=-3.657,P=.001]和自觉身体力量[β=.293,t=2.461,P=.017]起中介作用,第2周-第4周时自觉身体脂肪[β=-.506,t=-4.469,P=.000]和自觉身体力量[β=.288,t=2.544,P=.014]起中介作用,第4周-第6周时体脂百分数[β=-.575,t=-4.486,P=.000]起中介作用,第6周-第8周时体脂百分数[β=-.657,t=-6.230,P=.000]起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干预前期,自觉体适能变化是身体锻炼减少消极身体意象的机制,干预后期,客观身体成分变化是身体锻炼减少消极身体意象的机制。本研究的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MartinGinis,Bassett-Gunter和Conlin(2012)提出的指导身体锻炼对身体意象干预的模型,发现客观身体成分变化、自觉体适能变化和运动自我效能变化是身体锻炼减少消极身体意象的机制,但是本研究发现自觉体适能变化发生在客观身体成分变化的前面,这种先后次序在模型提出时期是没有发现的。研究结论与建议:身体锻炼可以先通过改善久坐不动群体的自觉体适能,再通过改善身体成分,进而减少该群体的消极身体意象;当身体锻炼干预的能量消耗相同时,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减少消极身体意象的效果没有差异。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可以对今后身体锻炼减少消极身体意象的干预起到指导建议的作用,可以帮助个体建立一个更容易实现的体重或体脂减少的目标,有助于减少个体的自觉身体脂肪,从而减少消极身体意象;还可以让个体记录自己的运动量,使个体意识到自己身体能力的提高,增加运动自我效能,从而保持身体锻炼,减少消极身体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