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DNA四面体纳米结构是一种通过寡核苷酸链互补配对而搭建起来的DNA纳米结构。这类DNA结构分子尺度小、生物相容性好,结构稳定而灵活、能够实现精确的定位和修饰,故而在靶向治疗、分子影像和多模态探针等方面具备优异的性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了DNA四面体纳米结构的设计与制备,通过荧光标记与放射性标记(99mTc)合成了DNA四面体的双模态探针,并研究了该探针在小鼠中的基本生物性质。方法:等比例混合各条寡核苷酸序列后通过一步退火操作可以得到DNA四面体纳米结构,而调整寡核苷酸序列以及各条寡核苷酸上的修饰基团(荧光基团与MAG3配体),则可以得到带有不同功能的DNA四面体。凝胶电泳与液相色谱可以实现DNA四面体结构的表征与纯化,而带有MAG3配体的DNA四面体可以实现99mTc的标记,继而得到基于DNA四面体的双模态探针(荧光与SPECT),随后可以研究该探针的体外血清稳定性、血液半衰期与体内分布等生物性质。结果:DNA四面体纳米结构每边长20对碱基,粒径约为7 nm,99mTc标记率约为90%。37℃条件下80%小鼠血清孵育,DNA四面体结构的寿命可以达到12 h。该结构体内血液半衰期约为6 min。尾静脉注射后主要分布在肝脏、肾脏与脾脏,而排泄途径主要通过尿液。结论:我们成功合成并制备了带有荧光与放射性双信号的DNA四面体纳米结构,同时体外与体内性质的研究表明该结构在血清中稳定性良好,体内分布速度快,代谢途径与分布性质具备继续开发的潜力,能够在肿瘤靶向、药物载带与多模态探针领域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