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沙江梯级大坝建设和三峡水库的形成改变了长江上游干流鱼类栖息地的景观格局。一方面上游梯级大坝的运行改变向家坝至三峡水库库尾江段的水文情势和水体理化因子,影响鱼类繁殖和早期个体的生长与存活;另一方面,三峡水库与干流形成河-库复合系统,河流为需要流水刺激产卵鱼类提供了产卵条件,库区提供了鱼类优良的摄食和育幼环境。为解析景观变化对上游干流鱼类补充过程的影响,对宜宾、朱杨和木洞江段的鱼类早期资源分布和丰度动态进行了周年逐月调查。研究共鉴定92个类群的早期个体,确定种类81种(含20种上游特有种);确定宜宾、朱杨和木洞江段鱼类早期个体的丰富度分别是43种、80种和52种,周年平均密度分别是3.3、6.2和23.0 ind.1000m-3,发生高峰分别是8月初、6月中旬和7月中旬。结果显示宜宾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种类数最少、密度最低、发生时间最晚,受上游大坝运行影响最强烈;朱杨江段早期资源种类数最高、发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受上游大坝运行影响减弱,也不受三峡水库调蓄的影响;木洞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密度最高,体现了河-库复合系统育幼功能的效应。研究结果暗示了大坝建设和运行导致的景观格局是决定上游鱼类资源补充过程的关键因子,也暗示了朱杨江段应为长江上游鱼类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江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