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患者MR影像表现的分析,探讨宫颈癌的MR表现,评价MR在宫颈癌分期中的重要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的6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为50.13岁, 40~50岁之间的患者有28例(包括40岁和50岁),占全部病例的46.67%。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者15例(其中包括1例阴道血性分泌物),接触性出血者43例(其中包括1 例接触性出血伴右下肢肿胀),阴道分泌物增多者1例,自己发现肿物者1例。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59例,小细胞癌1 例。患者出现症状到MR检查的时间间隔为0.5~18个月,平均为9.8个月。进行手术治疗者,手术与MR检查间隔时间为2~14天,平均为5.68天。本组60例中有3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先行化疗后行手术,1例先行放疗结合化疗后再行手术,并具有完整的手术记录及病理检查记录,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24例行放射治疗结合局部或全身化疗,1 例未入院治疗。均在治疗前行盆腔的轴面(SE)T1WI,轴面及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扫描。在MR图像上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侵犯范围及累及宫旁的情况,并将MR所见进行影像学分期,同时与临床及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研究显示,MR在判断宫颈癌发生部位的准确度为100%,判断宫旁浸润的准确度为92. 31%,判断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度为96.67%,对宫旁浸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87%和92.31%。结论:MR能多方位高分辨率显示宫颈癌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向宫旁浸润的程度。因此MR对宫颈癌的分期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临床检查结合MR扫描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宫颈癌的分期,使其更接近于病理分期,从而对宫颈癌的治疗起到指导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