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利用虚拟手术设计的缺损模型及导板进行血管化髂骨断蒂前的原位塑形操作。方法:2017年3月-2017年5月,对符合条件的5例下颌骨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前采用Proplan行虚拟手术设计,将截骨后的缺损部位采用桥杆连接,3D打印成型。术中在髂骨供区根据导板初步截骨后,在血管蒂离断之前,根据缺损模型进行精细调整,确保骨块长度、高度、外形轮廓、骨截面角度、与缺损位置相嵌合。待受区准备完毕之后,行血管蒂离断操作,吻合血管,固定成型好的移植骨块。术后采Geomagic Qualify三维比对,确认重建骨与术前设计的偏差。同时收集之前5例同样采用术前设计,但是未行原位塑形的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缺损模型及导板辅助进行的供区骨原位塑形操作,骨瓣转移至供区后可直接就位并固定,除个别受区截骨面就位道有高点需要调整之外,无需再次塑形,手术操作简化,时间缩短,所有骨瓣全部成活,患者面型基本对称,全景片显示骨瓣就位及形态良好,颌间及关节位置正确。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骨块与原设计的平均偏差为1.36mm±1.74mm VS 1.06mm±1.52mm(p=0.407);平均手术时间为344分钟VS 410分钟(p=0.018);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为9.2天VS 13.4天(p=0.006)。结论:缺损模型及导板辅助的髂骨肌瓣原位塑形可行,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移植骨块缺血时间,显著缩短手术及患者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