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缺损模型及导板辅助的髂骨肌瓣原位塑形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利用虚拟手术设计的缺损模型及导板进行血管化髂骨断蒂前的原位塑形操作。方法:2017年3月-2017年5月,对符合条件的5例下颌骨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前采用Proplan行虚拟手术设计,将截骨后的缺损部位采用桥杆连接,3D打印成型。术中在髂骨供区根据导板初步截骨后,在血管蒂离断之前,根据缺损模型进行精细调整,确保骨块长度、高度、外形轮廓、骨截面角度、与缺损位置相嵌合。待受区准备完毕之后,行血管蒂离断操作,吻合血管,固定成型好的移植骨块。术后采Geomagic Qualify三维比对,确认重建骨与术前设计的偏差。同时收集之前5例同样采用术前设计,但是未行原位塑形的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缺损模型及导板辅助进行的供区骨原位塑形操作,骨瓣转移至供区后可直接就位并固定,除个别受区截骨面就位道有高点需要调整之外,无需再次塑形,手术操作简化,时间缩短,所有骨瓣全部成活,患者面型基本对称,全景片显示骨瓣就位及形态良好,颌间及关节位置正确。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骨块与原设计的平均偏差为1.36mm±1.74mm VS 1.06mm±1.52mm(p=0.407);平均手术时间为344分钟VS 410分钟(p=0.018);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为9.2天VS 13.4天(p=0.006)。结论:缺损模型及导板辅助的髂骨肌瓣原位塑形可行,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移植骨块缺血时间,显著缩短手术及患者住院时间。
其他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腹部或大腿前侧放射痛、间歇性跛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能力提高,变电站自动化在技术上也不断提升,所涵盖的方面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大规模推广,对变电站的数字化要求更加全面和深入,数字变
4月26~28日,山东仓储协会在省会济南举办了以“安全、高效、环保、节能”为主题的首届(济南)国际仓储物流博览会。展示了仓储设备、物流设备、智能交通、冷链物流、仓储物流贸易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