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角下浅析排球战术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运动训练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95869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排球战术是排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运动从问世起就以双方隔网用手相互击球的形式区别于其他运动,一百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技术经历了一系列发展转折时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研究排球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得出排球技术发展的规律:规则更新促进排球技术发展、攻防观念促进排球技术发展;同时分析了排球技术发展的趋势:有利于防守的规则会继续修改、进攻观念会进一步加强、换人战术将作为脱离技术的新型战术存在、排球场地设施将迎来进一步更新。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需要,以"排球战术""排球发展趋势""博弈论""帕累托优化"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谷歌学术等途径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参考资料,通过对获取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所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研究分析排球技术发展规律,最终得出本文结论。研究结果:(1)"博弈论"视角分析排球中的博弈关系。由于排球技术具有触球时间短促的特点,排球比赛及技、战术变化节奏很快,运动行为时间序列性不明显,故将排球中含有技术动作的有球环节归属于静态博弈。分析排球比赛中的"静态博弈":在排球比赛中,每一次攻防机位一次一次性博弈。赛场上的博弈可通过比赛过程理解为:进攻队员与拦网队员间进行博弈,扣球瞬间决定结果;进攻队员与防守队员间进行博弈,接球瞬间决定结果;拦网队员与对方防守队员间进行博弈,拦网队员触球瞬间决定结果。同时,除静态博弈外,排球比赛中还存在动态博弈,即脱离技术存在的换人,而在这其中,两队又同时存在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在比赛对抗中,对抗双方属于"零和博弈"即一方得益必然建立于另一方损失之上,这符合排球每球得分制的规则要求,区别于篮球与足球,排球运动不存在平局一说,比赛结束必然伴随双方胜负关系的产生,由此可见,在队伍内部存在"囚徒困境",队伍间为了追求得分、胜利的最终目的,彼此合作,防止相互背叛,但在上述情况出现时,表示内部已经存在背叛情况,即队伍内出现矛盾,这时教练员一定会做暂停或换人的调整,这就是排球比赛与囚徒困境之间的区别:有外力帮助参与者间防止背叛,促进合作。由此可做以下分析:在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进行,因此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作为平衡的结果出现,从而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矛盾无法达到比赛目标)。博弈反复重复时,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从互相背叛趋向于相互忠诚。(2)帕累托视角分析排球中的发展趋势。将排球比赛和排球战术从博弈论的角度做以定义:排球比赛即无数次静态博弈的组合;排球战术即通过时间、空间上创造机会,将博弈结局趋于帕累托最优,即保证本方得分效率最大化、失分几率最小化;排球战术的满足程度即为得分效率;从战术运用上讲,制胜的本质就是谁最先、最快、以最佳时机触球,获取控球的主动权,以创造除更多的进攻战术。以进攻战术为例,现在进攻战术发展趋于空间化,整体进攻位置从四三号位之间逐渐转移到二三号位之间与后排上,这有一部分原因取决于现在排球队员的身体情况:接应普遍身材高大,四三号位间的战术打法将面对对方副攻接应两名高点拦网,进攻难度颇大;而二三号位与后排进攻之间的立体空间配合战术却不受此限制,进攻战术中立体掩护越来越多,反而防反战术上没有太大进步。如将进攻战术设为A、防反战术设为B,A与B的边际替代率取决于立体掩护与防范保护系统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在现行技战术体系下,攻防平衡已经出现,战术也趋于简单化,进攻战术想达到帕累托最优必然要舍弃一部分防反机会,AB间出现零和博弈,即内部战术选择的不可兼得性。研究结论:(1)有利于防守的规则会继续修改。以当前世界高水平男子排球比赛为例,随着身体素质大幅提高,进攻强度已经超越当前防守体系,同水平运动员间攻防效率不平衡,这也是当前男排观赏性不强的原因之一。(2)进攻观念会进一步加强。就目前排球技术发展而言,进攻强度的提高速度高于防守,收益也更加直观,在每球得分制的规则下进攻直接得分要比专抓防守反击性价比更高,以当前的技战术情况来看,未来进攻发展趋势也会以无球掩护、假动作掩护为主,为进攻球员创造更大的得分机会。(3)换人战术将作为脱离技术的新型战术存在。由中国女排在近几年世界大赛魔术般的换人战术可见,当技术水平达到某种平衡时,有针对性的换人调整可以作为一种突破。(4)硬件设施将迎来进一步更新。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逐步的,但排球目前的硬件设施规格没有新的变化,如2.43米的男网高度也许会随着越来越高的弹跳能力有所上调(类似于篮球三分线的出现),排球场地配置不会一成不变,在规则更新无法对攻防平衡带来好的效果的时候,硬件更新也许会作为一种改革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输血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集输血患者104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分为两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特征和药物治疗情况,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因素与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华法林是静脉血栓发生的保护因素;输血是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输血与静脉血栓风险增加有关,服用华法林能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目的 分析老年多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120例老年多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PCI进行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1例)和未发生组(89例)。统计老年多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MACE发生情况及其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
人类天生具有感性直观审美能力,当这种能力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创作行为后,可以创作出不同种类、差异化鲜明的绘画艺术作品。随着现代绘画的快速发展,用于创作艺术作品的材料也逐渐增多,而且形成了多种基于综合材料的绘画艺术类型。选取现代壁画装饰艺术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综合材料与综合材料壁画的相关内容,剖析了综合材料在现代壁画装饰中的语言表达,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浅浮雕造型、平面空间、材料组合、创作载体四个层面对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深入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今对杭州主城区12个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包括园林植物种类、植物运用频率、布局形式、植物造景、植物生态群落及居民对植物景观的观感效果等方面的种植设计现状。根据现状的植物景观特色差异,总结出居住区入口绿地、中心景观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指
财产刑作为我国刑罚体系中的一种,其设立侧重于体现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目的在于让犯罪人丧失部分或全部财产,剥夺其一定期限内再犯罪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预防犯罪人再犯罪。而减刑、假释制度作为一项激励罪犯积极改造的刑事奖励政策,只发生在主刑的执行过程中,在我国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财产刑的履行情况与减刑假释之间并无必然联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被并处财产刑的案件比例不断上升,财产刑执行受困于执法机关“重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指出要继续统筹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探索并且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九十六条将集体经济组织规定为特别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允许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顶层法律设计上已经为集体经
近年来,绿色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园林设计中也更加注重居住小区绿化建设,要求以宜居小区建设理念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科学的植物配置模式应用,打造出具备良好居住氛围的宜居小区。小区居民是居住小区环境的主体,需要结合人的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配置植物,并合理搭配植物色彩及质感,兼顾植物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为此,文章结合水岸君华小区项目,分析了该小区植物配置设计的重点问题,阐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