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座外表相同或相近的单体建筑若即若离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小型苑区,被人为赋予的建筑名类归属常常各不相同,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本文以清代皇家园林中北海静心斋组群东部罨画轩、韵琴斋、抱素书屋及焙茶坞等一组"近似形貌"而"名类相异"的建筑作为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中国古人对建筑本质的认识,对"可居"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