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陷光技术是提高光伏器件输出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陷光设计可以实现"电学薄"、"光学厚"的效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吸收层厚度不宜过厚,一方面是由于吸收层厚度必须小于材料的扩散长度,另一方面厚度的增大,载流子的复合也会随之增加。然而厚度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光吸收,因此如何解决电学损失与光学损失的矛盾是钙钛矿电池所面临的挑战之一。陷光技术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本文基于近年来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从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衬底角度出发,在商用的氟掺杂氧化锡(FTO)基础上采用不同电流强度的激光刻蚀,得到五种不同织构的FTO衬底来实现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陷光效应。图1为五种FTO衬底的AFM图谱,可以看出经过激光刻蚀后的b-FTO(4.8W)的表面粗糙度最大,并且随着刻蚀电流强度的增加粗糙度随之降低。SEM测试结果表明在五种FTO衬底上制备的钙钛矿薄膜中,b-FTO上制备的薄膜具有最大的晶粒尺寸。图2为在未处理a-FTO和激光处理后的b-FTO上的制备的TiO2/CH3NH3PbI3薄膜的吸收光谱,可以看出与a-FTO衬底相比,在b-FTO衬底上制备的TiO2/CH3NH3PbI3在600nm-900nm范围内的吸光度有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获得的FTO/TiO2/CH3NH3PbI3/Spiro-OMetad/Ag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由22.88mA/cm2提高到23.97mA/cm2,光电转换效率由10.02%到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