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隔代教养也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抚养,指祖辈部分或全部承担养育孙辈的责任;是富于中国特色的儿童教养方式,在城镇化导致经济话语权转移、家庭核心化与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家庭动力学异化的现实条件下,对当事各方皆有重要的心理影响。许多相关研究仅关注隔代教养对象儿童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涉及提供服务的老年人以及代际动力关系。方法:本研究关注隔代教养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简版抑郁量表、短孤独量表和中国人情感量表)及其心理需求与满足程度,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祖辈教养风格、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因为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有毕生影响,而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挤压下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又会通过与儿童及其父母的互动产生多种影响。结果:1)提供隔代教养的祖辈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较好;与子女的教养观念一致程度、教养孙辈意愿、慢性病、生活事件是影响隔代教养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2)隔代教养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包括生活保障、安全环境、医疗保障、活动交往、尊重需求与隔代教养认同等6个方面;本地户籍、无慢病、无生活事件的隔代教养老年人心理需求满足总体状况更好。3)家庭教养方式的代际相关显著,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结论:隔代教养作为家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方式上的代际传承,也对当事各方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长期影响;需要从异地医疗保障、社区心理援助与体制教育政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利个人健康发展、家庭和谐、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