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最优质的透闪石质玉石主要产于新疆和田的白玉河和墨玉河。然而,由于以往研究主要依靠电子探针、研究样品数量少、样品采集不系统等原因所限,这些籽料的来源、岩相学、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还不十分清楚。更重要的是,这些玉石的形成年龄、来源区域、原生矿床类型和形成环境还没有详细研究。鉴于此,50多个籽料白色、黑色、棕色、青色样品用来研究透闪石质玉石的多样性、形成年龄、形成过程和来源。样品主要是由细粒的透闪石组成,含铁量TFe2O3(青色籽料=0.77-3.97wt.%;黑色籽料=0.56-16.23wt.%),FeO含量(青色籽料=0.67-3.18wt.%;黑色籽料=0.48-9.55wt.%)。X光粉晶衍射和岩相学研究认为籽料的矿物组成远比山料复杂,包括辉石、绿帘石、锆石、磷灰石、石榴石、榍石、金红石、重晶石、石墨、方解石、绿泥石、磁黄铁矿、榍石、闪锌矿、Fe(OH)3。墨玉的成因主要是因为网状的Fe(OH)3、石墨。整体和田玉的微量元素中,Eu负异常(0.04-0.26),重稀土平稳;成矿流体中δ18O=1.3‰8.4‰(330℃)和δD=-39.4‰-108.8‰(350-650℃),显示了这种Mg质矽卡岩主要是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大气降水所组成的流体交代镁质大理岩。籽料里面的锆石以圆形和椭圆形居多,<200mm长,<100mm宽。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岩浆岩的成因,Th/U值(>0.1),Ce正异常(Ce/Ce*)≥5,稀土含量102-3182 ppm(平均855 ppm)。这些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阿拉玛斯花岗闪长岩及其青色透闪石玉石的锆石特征一致。因此,这些籽料中的锆石很可能来自于岩浆岩围岩。两个黑色籽料样品中的锆石产出SHRIMP协和年龄389±4 Ma、397.1±3.5 Ma,和440.7±4.4Ma。一个青色籽料样品中的锆石产出SHRIMP协和年龄377.8±6.2Ma。籽料中的锆石在矽卡岩形成时部分重结晶解释了406.5至308 Ma的跨度,658,638,和631 Ma几个锆石年龄是继承锆石并来自于岩浆上侵时捕获的围岩中的锆石,440 and380-390 Ma的锆石年龄接近于阿拉玛斯和布雅花岗闪长岩,这些年龄很可能代表了和田软玉矿带中的主要原生矿床形成的年龄。岩相学研究显示镁质夕卡岩在形成的时候也经历了热变质。透闪石玉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透辉石→绿帘石→透闪石夕卡岩,并且从粗粒透闪石矽卡岩向细粒透闪石矽卡岩演化的过程。透闪石软玉的形成过程如下:首先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其次发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进变质作用和退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了矽线石等矿物,其次的进变质作用形成了透辉石、绿帘石和少量石榴石等传统意义上的无水矿物,然后是形成大量的含水矿物如绿帘石、透闪石、绿泥石等。随着稍后的构造活动,后期出现的细粒透闪石逐渐交代已经出现的粗粒透闪石,因此,不同期次的透闪石有至少三期。冰川和相对高海拔导致了两个大的籽料矿床的形成。根据以往研究进展,划分了原生矿床、山流水和籽料矿床在和田地区的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