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以持续性气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危害重大、医疗负担沉重.我国两项最新发表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分别高达13.7%和13.6%[1-2].因此,科学认识、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以及有效、经济和规范的药物治疗是临床上面临的一项重大和艰巨的挑战.随着对慢阻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的深入,针对新靶点、新机制的治疗药物的研发或对老药物新用途的开发也势在必行.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重要方法。在各项肺功能检查的指标中,以肺量计检查指标最为常用。依据各临床试验目的的不同,其他肺功能检查如肺容量、气道阻力、弥散功能等也见诸于不少临床试验的报道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