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阿霉素亦称多柔比星,是从一种真菌菌株中提取的有抗肿瘤作用的蒽环类抗生素,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能有效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各生长周期的肿瘤细胞均有杀灭作用,其特点是抗肿瘤作用强且抗瘤谱广,因此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阿霉素存在较严重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长期使用导致心肌病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虽然人们对于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机制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的理论来解释其引发的所有毒性表现。目前认为阿霉素心脏毒性机制包括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钙离子平衡失调、细胞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自噬是细胞将受损变性的蛋白质以及损伤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以实现细胞自身的代谢需要和相关细胞器的更新。在心脏中,心肌细胞自噬对维持心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噬的异常可能导致各种心肌疾病。本研究拟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阿霉素心脏毒性机制。方法:将0.5-20μM的阿霉素作用于H9c2细胞24小时,利用CCK-8法检测阿霉素对H9c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阿霉素对心肌自噬体形成的影响;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采用RFP-GFP-LC3B融合蛋白检测阿霉素对心肌自噬活性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阿霉素对自噬相关蛋白LC3B、P62的量效时效关系。结果:阿霉素在1-20μM对H9c2细胞活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阿霉素组自噬体结构明显多于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采用RFP-GFPLC3B融合蛋白来观察自噬形成。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merge后红色荧光明显增强,说明RFP-GFP-LC3B融合蛋白定位于溶酶体或自噬溶酶体内,即自噬流活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阿霉素可剂量依赖性(0-10μM)以及时间依赖性(0-48h)地导致LC3B-Ⅱ/LC3B-Ⅰ升高而同时使P62含量降低,这提示阿霉素可导致H9c2细胞自噬活化。结论: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伴随着自噬活化发生。细胞自噬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低水平的自噬能消化受损细胞器,供给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进而保护细胞免于死亡,然而持久的自噬则会过度降解必需蛋白质和正常细胞器,导致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我们认为阿霉素导致的细胞死亡与自噬过度活化有关,提示自噬活化也可能是阿霉素造成心脏毒性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