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赤壳科真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来源 :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l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丛赤壳科隶属于子囊菌门粪壳纲肉座菌目,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腐生、兼性寄生或寄于植物组织上,物种多样性丰富,在工农业、医药、环境与健康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重要性.开展该科真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对澄清属和种的概念、探讨它们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加强有益资源的利用、控制有害物种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ITS、LSU、Hsp90、RPB2序列片段对丛赤壳科17属5种进行多基因序列分析,探讨该科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其他学者的结论.简约分析构建的系统树显示,Neonectria、 Ilyonectria、Thelonectria、Cosmospora、Lanatonectria以及Votutetlonectr 的成员很好地聚类在一起,表明这些属是单源的类群.Albonectria、Gibberella和Haematonectria都拥有Fusarium无性型,并以较高的支持率聚类在一起,表明这几个属亲缘关系相对较近.然而,研究结果对部分属或种的分类地位提出了质疑.例如,包括模式种在内的Pseudonectria属的两个种并没有聚类在一起表明它们可能是异源的;又如,单种属Rubrinectria与Nectria属的部分成员关系密切,并获得较高支持率,而Nectria zangii与Nectira属的其他种关系较远.为了建立更趋自然的分类系统,对丛赤壳科属间以及属内种间的系统学关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完善,后续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