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小关节移位、颈部肌肉痉挛等因素刺激椎动脉的颅外段,导致椎动脉痉挛、狭窄或折曲改变,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病变的综合征,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发病机制上,中医学提出了“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有眩晕“虚者居其八九”,强调了“无虚不做眩”;也有医家倡导痰火致眩等学说,多数医家认为其发病以虚证之多,即“气虚血瘀,本虚标实”。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骨性压迫学说及交感神经刺激学说,并得到公认,随后提出了颈椎失稳学说,逐渐得到同仁们的认可,同时还有体液学说、血液动力学说等,这为本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为本病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针灸疗法如针刺、电针、针刀等疗法,推拿手法,中药,以及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针灸取穴多以颈夹脊穴和督脉穴位为主,夹脊穴深层是脊神经及其相应的动静脉丛、椎旁交感神经干,故其针灸效应与植物神经的调节有关,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从文献资料看,疗效评定多以患者主观症状改变为标准,缺少量化的客观指标,手法的有效性或速效,不能做出客观解释,得不到西医同仁们的广泛认可,对安全性提出质疑。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