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肿瘤干细胞(CSCs)在毒性损伤与修复、以及致癌作用和肿瘤化学预防等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巨大优势。研究表明Ⅱ相代谢/解毒酶GSTM1与鼻咽癌(NPC)的易感性有关。本课题拟进一步探讨倍半萜烯内酯类化合物影响人鼻咽癌细胞转归中对CSCs的作用及其应答机制。方法:以已知含有CSCs特征细胞的人NPC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具有抑制作用的倍半萜烯内酯(parthenolide,PN作为干性分化诱导受试物;给予不同剂量作用于不同NPC细胞相应时间,流式细胞分析、克隆形成试验、Hoechst33258核染色检测和台盼兰染色法分别用于评价SP细胞比例、自我更新能力、细胞凋亡和死亡等功能性作用。采用Hoechst33342核标记和流式细胞分选获得不同NPC细胞株的侧群(SP)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进行GSTM1基因5’-侧翼区目的片段再测序筛查潜在的特定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结果:对照组不同NPC细胞株中,SP细胞比例在CNE1、CNE2、SUNE中分别为3.3%、5.82%、16.9%:给予10μM PN处理48h后SP比例为2.3%、3.0%、9.10%,抑制率存在差异(分别为30.30%、48.45%、46.15%);剂量-反应观察,在10、20μM PN处理CNE2细胞24h后SP抑制率分别为14.76%、24.10%;时间依赖性观察,10μM PN处理CNE1细胞24、48、72h后,SP比例抑制率分别为26.50%、30.30%、72.69%。相应地,流式细胞分析对照组细胞活性87.5±5.8%:而10μM PN处理48h,可显著抑制克隆形成;核标记细胞凋亡率为53.94%,台盼兰染色阳性细胞85.44%。CNE1细胞GSTM1基因分析为非缺失型(non-null基因型),其5’-侧翼区基因多态性位点表现为-1542TTCT非插入、-1143AA、-498GC、-344CACCGC(T)G和-164TC。结论:倍半萜烯内酯可抑制鼻咽癌细胞中的SP细胞比例,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与PN诱导的NPC细胞死亡转归有关;提示细胞内GSTM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的转录调控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细胞的干性特征和对化学预防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