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目前已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所使用的文字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科学性分析。论文首先从字量、整字、构词三个层面,建构了一个文字教学系统:字量是字的总体数量内容:整字是字的内部有关内容:构词是字的外部使用内容。文字教学系统是文字教学内容的总体要求和系统安排,要求从文字理论角度对文字知识序列有完整科学的反映,从教学的角度对文字知识进行合理安排、系统体现,使之符合教学规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字量因素、字形和结构因素以及字的构词因素都影响汉字的识读;教学研究表明,笔画、部件以及笔画和部件的组合是汉字教学的三个层次。论文对教材用字状况的统计以此为依据展开,并对教材自身体现的体系进行评价。字量方面:字种数统计,对各版教材的选字数量进行统计,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字的常用情况统计,对各版教材的选字范围进行调查,将超出常用字范围的字的数量和比例列表,据以对教材的选字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一级高频字数量和比例进行统计列表,观察高频字是否在低年级比较集中,据以对教材文字安排的科学性进行评价;文字频率统计,对各版教材所选的字的字频与标准字频进行比较,统计与标准差距过大的字的数量和比例,以对教材选字的科学性进行评价。整字方面:笔画统计,对各版教材的平均笔画数进行统计比较,观察低年级文字的笔画数是否少于高年级, 以对教材文字安排的科学性进行评价;部件统计,观察成部件的字的分布是否比较集中于低年级,以对教材文字安排的科学性进行评价;结构类型统计则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构字类型统计观察形象类字的分布是否比较集中于低年级,从是否有利于年纪较小的儿童的掌握的角度,来评价教材文字安排的科学性。构词能力方面,统计观察高构词能力字是否比较集中于低年级,低构词能力的字是否在低年级分布较少, 从是否有利于年纪较小的儿童的掌握的角度,来评价教材文字安排的科学性。本文所统计的教材,对于文字字形表音表义的一些特性,有所体现,目的在于使学龄儿童了解汉字的音义和组合特征。但是总的来看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基本是来自于教材编写者的感性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