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开发出简便实用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在线辅助系统,以帮助和促进村卫生室医生持续不断的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村民对抗菌药物的认识,进而减少抗菌药物耐性的出现和危害。二是通过试点应用评价辅助系统的有效性。方法在线辅助系统设计采用了文献复习、软系统思维、快速原型系统设计、专家咨询和试点优化等方法。在线辅助系统评价采用“基线与干预后”和“干预与对照”设计:1)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择安徽省3个区12个县24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2)按随机抽样从上述调查点随机选择一户作为起始户,并依据就近原则围绕起始户随机抽取120户,每户随机抽取一位符合条件的村民(共纳入2880位);3)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科院校本科生或研究生担当调查员,在相关人员(调查地区医生或护士)协助下,借助研究小组自制的结构化问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调查。数据分析包括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两方面。即首先描述入户及离诊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并通过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这两种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在基线与干预后、干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以便了解相关组别评价对象的可比性。然后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基线与干预后组、干预与对照组在下列评价指标上的差异:1)抗菌药物相关知识、行为和态度;2)指征性感染(indicative infections)发生率;3)抗菌药物使用率;4)感染性疾病应对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4)关键诊疗活动的实施。最后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影响因素。结果研究产出了针对六类常见感染的接诊步骤和针对每个诊疗步骤制定的具体的操作规程并设计出了促进上述接诊步骤和规程实施的方便、实用的在线辅助系统。经应用该辅助系统为期9个月(2015年7月22日至2016年5月11日),基线与干预后组、干预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上的差异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首先是抗菌药物使用减少:1)干预后组为54.4%而基线组为92.6%;2)干预组为78.8%而对照组92.5%。其次是感染性疾病关键诊疗活动执行率增加:1)干预组提供4个及以上诊疗活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0),分别为25.6%和12.2%;2)干预组执行“询问病史”、“分析饮食治疗”、“分析抗菌治疗”、“咨询病症应对”和“咨询感染预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4.2%>28.2%、20.1%>3.5%、12.3%>2.4%、14.0%>6.3%和11.4%>2.7%。第三是村民抗菌药物和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行为和态度改善:1)认为抗菌药物可以杀死或控制病毒感染的比例,干预后组低于基线组(83.0%<91.6%);干预组低于对照组(74.0%<82.7%);2)认为抗菌药物对普通感冒、发热、拉肚子有效的比例,干预后组低于基线组,分别为64.6%<70.0%、55.4%<79.1%和44.2%<72.0%;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3.7%<81.1%、64.0%<72.4%和56.8%<66.1%;3)在呼吸道感染上,干预组拥有2个、≥3个感染应对和预防知识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9%<11.1%、15.9%<2.9%和22.9%<18.7%、14.4%<3.5%。第四是指征性感染发生率降低:干预后组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基线组,分别为39.3%<63.4%和13.9%<16.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和年龄不是抗菌药物使用影响因素,文化程度与抗菌药物使用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关键诊疗活动和村民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可能是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在线辅助系统至少在短期内能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2)在线辅助系统的使用可以改善村医的诊疗活动;3)在线辅助系统可能为安徽农村普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提供低成本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