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牛骨及其心包膜用于牙槽窝骨缺损修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45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评估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CBB,秦川牛骨)及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GTRM,秦川牛心包膜)用于拔牙创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拔牙后牙槽窝存在骨缺损且需植骨的病例,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拔牙术后牙槽窝内填充CBB 颗粒,并覆盖GTRM 膜;对照组在牙槽窝内植入Bio-Oss(R)骨填充材料,并覆盖Bio-Gide(R)膜.术后即刻和术后24 周末所有入选的病例进行影像学检查,检测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改变量.研究结果:共有病例257 例(试验组:127 例、对照组:130 例)完成整个试验过程.影像学评价表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0%,对照组为93.08%,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24 周试验组牙槽嵴高度的减少量为1.22±0.42mm,宽度的减少量1.82±0.54mm;对照组牙槽嵴高度的减少量为1.14±0.52mm,宽度的减少量为1.78±0.36mm.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术后至12 周的伤口愈合情况,除对照组1 例愈合时间大于7 天,切口乙级愈合外,其余愈合时间均小于7 天,切口甲级愈合;自术后至12 周均无排异反应;自术后至24 周无骨感染征象;以上疗效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CBB 及GTRM 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疗效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测量上颌窦根治术后窦腔内新骨形成高度及健患侧骨腔体积,探讨上颌窦根治术后新骨形成部位及骨量,并探讨其对种植的意义.研究方法:对2010 年2 月-2018 年2 月于我院行上颌窦根治术的21 例患者进行随访并摄CBCT,使用Mimics15.0 及SPSS22.0 测量统计术后患侧(V1)、健侧(V2)上颌窦骨腔体积及其差值(△V),术后患侧(B1)、健侧(B2)骨高度及其差值(△B)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