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电子竞技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数字信息时代后,将虚拟电子游戏与传统实物竞赛有机结合的产物,其通过数字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而形成的集竞技、娱乐、科技于一体的运动模式。同时也是21世纪快速崛起且具备世界性文化现象、社会与经济效应的一种新兴产业,正逐步实现从小众娱乐范畴向主流体育运动范畴过渡。随着国家政策松绑、群众电竞意识、人文消费理念、社会经济体制的逐渐增强,自2013年起我国电子竞技进入高速发展期。然而面对全国范围内所呈现的"井喷式"发展热潮,该如何规制诸多日益凸显的问题,进而使该项目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的发展,是我们研究者应予以思考的重点问题。因此,作者从我国电子竞技发展热潮中的政府职责、社会经济、人文价值的视角为切入点,对监管权责与法律规制、生态产业链态、商业价值体系、精神文化价值与办赛模式等限制我国电竞发展的主要瓶颈进行深度审视与梳理,并探讨出符合我国电子竞技实际发展的针对性破解策略,以期为后续电竞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电子竞技作为城市品牌提升、文化价值宣传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窗口。且伴随电竞参与人次、赛事数量和产业规模剧增所涌现的诸多问题也已凸显,具体如下:1)在监管层面,政府全责不清导致的监管错位、电竞法律规制缺位造成的保障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我国电子竞技的规范性发展;2)在社会经济层面,电竞生态产业链态的失衡、高端电竞精品内容研发的滞后,以及商业性质的盈利模式单一化成为阻碍我国现阶段电子竞技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重点表现为传统主流宣传媒体和群众社会认可度欠佳、完善运营机制的优质电竞俱乐部与电竞场馆资源的匮乏、商业资本追捧导致的监管效能与商业盈利模式欠佳;3)在文化价值层面,本土化的电竞内容匮乏和办赛模式的趋同化导致我国电竞内容的开发"浅尝辄止",丢失本土文化元素和游戏竞技融合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特征、优势及价值体现。同时,过渡追求赛事规模、数量及利益化而导致对历史文化积淀和精神文明的深层次挖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电竞价值的所在。研究结论:电子竞技秉承电子性、体育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的特征。面对我国电子竞技的发展汛期,需结合实际并通过以下几点来科学规范、引领监督电子竞技快速化发展。第一,注重电竞生态产业集聚以延展区域联动。电竞内容提供、内容渠道、内容接收和外延产业构成完整电竞产业链态。其良性循环发展中,在电竞内容方面,需要各级政府联合游戏企业通过内容授权、赛事承办和俱乐部运营的共同协作完成优质电竞内容提供;在传播渠道中需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创新融合,以及健全网络电竞直播法律规章来净化传播环境与明晰内容标准。在外延产业方面,遵循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原则紧围核心层、串延外层的多元化盈利模式。第二,健全电竞行业法律规制以提升监督效能。各级管理部门通过加大对现有电竞法规的审视与梳理,修订与完善电竞法律规章,加强考评"智库"建设来推进我国电子竞技的快速发展。第三,优置电竞行业资源配备以增强发展动力。通过政策扶持与引进企业注资,健全与规范我国电竞职业俱乐部建设来提升商业价值。同时依托电竞主导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加快电竞场馆资源布局,实现"电竞+体育、动漫、娱乐、文创、旅游、教育及文化"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来加强电竞与相关产业间的聚合效应,型构电竞产业链发展的综合生态圈。第四,注重电竞高端人才供需以提高发展效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研立项扶持力度、引进国内外电竞企业及研发机构来解决国内高端电竞人才供需"短板"。第五,构建品牌文化传播矩阵以增强电竞价值。电竞内容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内容题材的设定中打破"拿来主义"常规,结合中国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历史根基,甄别符合现代化发展及认可度较高的优秀文化作为电竞产业开发对象,积极融创极具传统文化元素的本土化精品游戏,实现电竞游戏在主题场景、类型设置及人物塑造等方面从效仿到原创的转型。同时各级政府和游戏企业结合自身区域优势、文化特征搭建电竞赛事融合发展平台,不断丰富、拓宽及承办享誉国内外的电竞精品赛事。借助品牌电竞赛事规模、用户流量、宣传途径等方面较高的影响力,成为拓宽多元赛事发展、打造城市名片、扩大文化宣传、推进产业联动消费及完善电竞资源配置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