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IF在治疗腰椎失稳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o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9月至今我院采用XLIF治疗单节段腰椎失稳患者的资料,共11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3例;年龄61.0±11.5岁(53-74岁),平均随访时间6±2.1个月(3-12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OD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在正侧位X片上测量相邻失稳椎体的角度;末次随访时应用CT三维评估融合率及融合器塌陷率。结果: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6±1.3分、1.7±0.7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5.3±1.1分、1.3±0.4分,ODI分别为(68±24.8)%、(35±14.2)%,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的相邻椎体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生殖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出现大腿前方麻木,症状均在3个月内缓解。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管间接减压效果满意,手术时间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腰椎失稳症安全、有效的术式。
其他文献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种植抗虫品种是控制其危害最安全和经济有效的措施。为阐明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的抗生性机制及麦红吸浆虫对寄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空心村”、“耕地撂荒”等问题。大量农地闲置使得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率较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