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与自我接纳的关系及对疾病的影响,为临床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对31例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进行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自我接纳问卷评定,对30例网上招募的正常对照组进行自我接纳问卷评定。结果①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在自我接纳总分(t=5.025,P<0.001)及自我接纳(t=3.791,P<0.001)和自我评价(t=5.425,P<0.001)因子分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抑郁症病耻感总分与自我接纳呈显著负相关(r=-0.578,P<0.001);贬低一歧视感知量表得分与自我接纳呈显著负相关(r=-0.379,P<0.05);病耻感应对量表得分与自我接纳呈显著负相关(r=-0.481,P<0.01);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得分与自我接纳呈显著负相关(r=-0.416,P<0.05)。③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总分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病耻感应对量表分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 1)、情感体验量表分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4 1 0,P<0.05)。④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得分与其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r=-0.338,P<0.05),病耻感应对量表中保密维度得分与患者工作年限呈负相关(r=-0.367,P<0.05),病耻感中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r=0.402,P<0.05),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的羞耻维度得分与患者病程长短呈正相关(r=0.338,P<0.05)。结论①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偏低。②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程度越低,病耻感越高,抑郁症状越重;且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受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病程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可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