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饱和脂肪酸是植物油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膳食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抑制前列腺增生和乳腺肿瘤,延缓免疫功能衰退等功效。并且双键位置不同的不饱和脂肪酸异构体生理功能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传统方法质谱诊断离子信息少、杂质峰干扰严重,复杂生物样本中脂质双键数目和双键位置的准确鉴定难以实现等问题,我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紫外光催化的Patenò-Büchi (P-B)衍生化反应,结合串联质谱,实现了植物油中脂肪酸双键位置异构体的准确、高效结构鉴定。该方法以丙酮/水(50/50,v/v)作为反应溶剂,石英比色皿作为反应器皿,采用254nm低压汞灯作为光源,C=C双键与丙酮发生羰基-烯的[2+2]光环化加成反应,合成取代氧杂环丁烷。通过碰撞诱导解离(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 CID)选择性碎裂氧杂环丁烷,产生的诊断离子可准确鉴定出双键的位置。最后,将上述方法用于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结构分析,以玉米胚芽油为例,通过优化水解时间、温度、水解溶剂比例、提取溶剂等,快速高效地将玉米胚芽油中的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脂肪酸经P-B反应后,采用直接进样质谱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还含有C16:0、C18:0以及少量的C18:3、C20:0、C22:0、C22:1;鉴定出C18:1的双键位置为n-9位;C18:2的双键位置为n-9、n-6位;C18:3的双键为n-3、n-9、n-12位。以植物油中没有的C17:1(n-7)标准品为内标,可实现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定量分析。基于光化学衍生化技术的植物油中脂肪酸质谱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植物油中的脂质结构更加深入的剖析,为挖掘新型功能脂质研究奠定基础,对膳食营养与健康研究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