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上下掀起了科普热,从事科普工作的人或机构也越来越多,科普活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成为了直接受益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科普工作重要阵地的地质古生物类专业博物馆同样紧跟时代步伐,在做好日常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自重新开馆以来,每年接待了超过80万人次的参观,年均开展的科普活动近50场,形式包括科普讲座、科普小课堂、互动活动、临时展览、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形成了诸如博物馆奇妙夜、地质研学游、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巢湖龙说和搞事研究所等品牌和特色专题活动,同时连续三年每年开展一项覆盖面广的大型专题科普活动,如2015年小恐龙迷电视科普大赛、2016年首届世界地球日摄影大赛、2017年安徽省首届国土资源科普讲解大赛等。总体来说,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已算是相当丰富,但仍然存在受众面有待扩大、实际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从科普内容的提升、科普活动形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丰富科普内容,使得科普知识变的更加精炼,主题更加鲜明,既深入浅出、又内涵丰富;同时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例如利用微信矩阵效应扩大科普活动的宣传效果、将科普活动形式变得更加的灵活,减少以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展板的形式,让科普知识活起来,如实际动手操作、地质研学、话剧表演、动漫故事和科普图书等,以不断丰富科普活动的内容,扩大科普活动的影响,提升科普活动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