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 引言长数千公里、宽数百公里的冈底斯带,是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的构造—岩浆岩带。以往大量的年代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该带为晚燕山期—喜山期的火山—岩浆弧带,并认为是雅鲁藏布江洋壳向北俯冲消亡、陆—陆碰撞作用的产物。由于缺乏更早期的侵入岩体地质记录,以及对晚古生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工作的较少涉猎,古生代—早中生代冈底斯带的性质及演化过程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以至于影响到对整个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的深入认识。自1999年实施的“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计划项目,开展了大规模的以1/25万区调填图为主的区域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工作,获得了有关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冈底斯岛弧造山作用的重要地质事件信息,并部分填补了这一“缺失了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