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菊中除草活性物质α-三联噻吩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天然产物中挖掘和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是发现新农药分子源的行之有效途径,农药的靶标分子设计是新农药创制的热点领域,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发现新农药分子的成功机率。本试验前期从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中分离得到一种高除草活性物质α-三联噻吩,并确定α-三联噻吩主要影响了植物光合作用。本试验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研究α-三联噻吩在杂草防除中的作用机制。试验采用分子生物学、光谱学分析等技术对α-三联噻吩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技术对高效先导化合物进行筛选。试验首先以拟南芥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筛选经α-三联噻吩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差异表达蛋白,共获得56个差异表达蛋白,结合前期实验结果,确定10个候选蛋白;试验进一步使用α-三联噻吩处理该10个候选蛋白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发现转酮醇酶T-DNA插入突变株本身生长缓慢矮小且经α-三联噻吩的处理后植株并未发生明显的黄化现象,而其它蛋白T-DNA插入突变株均明显黄化萎蔫,说明由于T-DNA的插入影响了α-三联噻吩与转酮醇酶的结合;试验进而利用Modeler及Amber12转酮醇酶蛋白三维结构进行模拟,并与α-三联噻吩进行分子对接,确定α-三联噻吩可以与转酮醇酶蛋白有效结合,且转酮醇酶蛋白自身的催化位点和结合位点均为其与α-三联噻吩结合的关键位点,试验最后利用荧光猝灭光谱技术和酶活力检测手段确定加入α-三联噻吩后的转酮醇酶蛋白吸收峰和酶活性均降低,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转酮醇酶蛋白与α-三联噻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试验最后对拟南芥转酮醇酶在植物中保守性进行分析确定其为高度保守的蛋白,并依赖该结构从ZINC商品化数据库中进行计算机筛选,最终对筛选的得到的化合物采用小杯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获得2种高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结果将为新型除草剂开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其他文献
2012年9月25日,中国人民海军一个足以载入里程碑的日子。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在完成了所有的建造试航工作之后,正式交付给我国海军服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交接仪式,并登舰视察。标志着我国海军从近海走向深蓝,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众所周知,中国海军的航母梦想,一直以来就牵动着国人的内心。从“瓦良格”开始,直到今天的“辽宁号”,这其中有着曲折的故事。  上个世界
<正>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儿童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良性脉管性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及遗留的副作用也因选择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成为人们关
会议
数学是源自生活而且可回归应用到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已成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四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关于“数学-生活”单向的研究和实践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对“数学-生活”双向化教学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因此,如何在“四能”视角下开展“数学-生活”双向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四能”视角下“数学-生活”双向化的相关文献、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