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危害我国广大麦区。了解小麦品种资源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及遗传多样性,掌握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可为培育和合理利用优良抗条锈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小麦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103份供试小麦品种进行苗期抗条锈病分小种鉴定、成株期接种CYR32进行抗性鉴定,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利用小麦抗条锈病已知基因的分子标记,对供试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苗期抗性鉴定表明,103份供试品种中,有19份品种对生理小种CYR32表现为抗病,占供试材料的18.44%;有34份品种对CYR33表现为抗病,占供试品种的33.01%;有29份品种对CYR34表现为抗病,占28.15%。供试的品种中只有郑6辐、宁麦3号、老兰麦、京411、京作278、扬麦158等6个品种对3个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均表现抗病。成株期抗性鉴定表明老兰麦等18份品种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郑州021等64份品种表现为成株期抗性。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103份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0.93,平均为0.66,但小麦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与来源地之间无明显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03份品种被分为三大类,来源于同一系谱的品种被聚在同一亚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来源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笔者还对供试小麦品种进行已知抗病基因检测,检测到含有Yr9、Yr10、Yr15、Yr18和Yr26特征带的品种分别占18.45%、9.71%、0.97%、27.18%、0.97%,供试品种中未检测到含有Yr5特征带的品种。由于供试品种的抗性水平较低,携带抗性基因Yr5和Yr15频率较低,因此小麦育种工作应充分利用优质已知抗性资源,发掘新抗性材料,培育多基因聚合的持久抗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