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常年寒冷的环境下,南极鱼类逐步适应并形成了一系列抗寒抗冻的机制。为了研究南极鱼的抗寒抗冻机制,我们将斑马鱼胚胎成纤维样细胞(ZF4细胞)于28℃野生型(对照组)或18℃培养驯化。两种细胞传代15代以上后放入10℃进行处理,我们发现18℃驯化后经过驯化的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降低。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8℃驯化后的细胞更趋向于成为四倍体,细胞经PI染色也证实驯化后细胞内的DNA含量较未驯化的高。这表明在持续性冷刺激下细胞内的基因组可能会出现扩增。此外,驯化后细胞内线功能性线粒体的含量较未驯化细胞显著上调。为了探究这一现象所涉及的通路,我们又将正常培养的细胞分别在18℃、13℃、10℃短期处理7天并检测线粒体含量。结果 显示:28℃野生型ZF4细胞在不同温度处理7d时,功能性线粒体的含量显著提升,但是不同温度处理的细胞线粒体数量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由此而知,鱼类为了适应寒冷环境需要更多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而其中涉及的具体通路及调控与进化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