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上皮组织良性肿瘤的影像征象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涎腺组织上皮类良性肿瘤的影像学征象,寻求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在腮腺、颌下腺及咽旁间隙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涎腺组织上皮组织来源良性肿瘤的52例患者的临床及CT或MRI资料。结果 52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腮腺31例,其中腮腺浅叶22例,位于深叶9例,其中多形性腺瘤10例(均为单发);腺淋巴瘤7例,其中3例为多发(1例为一侧多发,2例为双侧各出现一个病灶);4例为基底细胞腺瘤(均单发);肌上皮瘤1例,单发;本组有15例发生于颌下腺,其中多形性腺瘤12例,腺淋巴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本组另有6例发生于咽旁间隙,其中多形性腺瘤4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肌上皮瘤1例。多形性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可发生于涎腺组织任何部位,CT或MRI上病变大多界清、光整,可有浅分叶及囊变,增强扫描肿瘤表现为持续渐进性强化;腺淋巴瘤以中老年男性患者居多,与长期吸烟史有关,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为其好发部位,其余涎腺组织少见生长,增强后多表现为"快进快出",可见"血管贴边征";基底细胞腺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可位于涎腺组织任何部位,以腮腺居多,肿瘤易于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可见"裂隙"样表现;肌上皮瘤好发于老年患者,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发病部位以腮腺居多,少数可发生于咽旁间隙小涎腺组织,肿瘤可坏死囊变,增强后影像表现尚缺少特异性结论 CT或MRI增强扫描对于涎腺组织上皮来源大部良性肿瘤的鉴别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发病年龄及部位可作出有效的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最基本的问题——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讨论,以使大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退休时间较早,部分女性50岁就能够退休。这种退休政策会造成巨大的劳动力浪费。据CHALRS调查显示,全国已有30%多的人在办理退休手续以后依然选择重
<正>文天祥和忽必烈是宋元战争中互相对立的两个人物,他们刀兵相见,如同水火,文天祥最终又被忽必烈处死了。对于这样两个人物应作如何评价,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如何评价
会议
气候变化技术的转让对于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与气候变化技术转让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还存在分歧,气候变化技术转让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