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保护地立法价值取向历经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嬗变。反思自然保护地的立法价值取向历程,是因为环境立法价值理念具有特殊性,权利本位价值成为
【基金项目】
: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贵州省自然保护区法治保障研究——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项目批准号:黔教合YJSCXJH﹝2019﹞054);司法部201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9SFB5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地立法价值取向历经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嬗变。反思自然保护地的立法价值取向历程,是因为环境立法价值理念具有特殊性,权利本位价值成为时代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大的共赢。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观的指引下,自然保护地立法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平等的立法价值观,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立法价值定位,树立生态整体性保护的立法价值理念,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法治保障。
其他文献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同业资产业务在为商业银行带来盈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流动性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类同业资产业务的操作模式,具体阐述了其对流动性风险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
本文通过对生物防治在农业上应用的必要性、防治方法和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为研究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东安县近年在发展绿色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不断发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但也还存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