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粒沉积岩,又称泥状岩,是一种由细粒沉积物组成的岩石。分布广泛,约占整个沉积岩的2/3。其细粒沉积物指的是粒径小于62um的黏土级和粉砂级沉积物。在滦平盆地,有发育较好的细粒沉积岩。滦平盆地是一个地处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的断陷盆地。前人对该盆地的研究,多关注粗碎屑岩,认为该盆地为一个浅湖盆地,深水细粒沉积物发育较差。经过实际的野外露头描述和钻井取芯工作,发现该地区发育广泛黑色页岩、泥岩及粉砂岩。页岩颜色多为黑色、灰黑色,页理发育,部分页岩具质脆、染手特点,属炭质页岩。对现有样品进行地化分析,大部分样品TOC含量较高,部分可达2%以上,样品成熟度达低成熟到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多为Ⅱ型。整体而言,滦平盆地细粒沉积岩生烃潜力强,有好的油气前景。油气生成、运移先已在钻井取芯过程中的油气显示中得到证实。盆地发育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爬升层理、丘状层理,同时还频繁出现泄水构造、水下岩脉等,液化现象明显。岩芯中出现纹层状黏土岩,纹层发育,粒度小,富含黄铁矿、有机质,这些特征表明为静水环境下悬浮沉积,具较小沉积速率。也出现类似鲍马序列的BCDE段,粉砂岩中发育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顶部块状泥岩(Te)发育块状层理,碎屑颗粒无序排列异于悬浮沉积颗粒的长轴定向排列特征,沉积速率快。代表浊流沉积。浊流携带氧气进入海底,导致有机质氧化,TOC含量变低。该段岩芯岩性序列说明该套细粒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受到悬浮沉积,浊流沉积,风暴沉积作用。现代泥质粒度分析表明,大多数直径小于10um的颗粒以絮凝形式沉积,此形式有利于长距离输送大量泥质沉积,水槽实验证实该形式也可形成交错层理。取芯中也有类似岩芯出现。故最后多种沉积作用共同影响作用,形成该套细粒沉积岩。细粒沉积岩形成,为有机质的保存、热演化,油气的生成提供可能。岩芯中裂缝发育,有微型裂缝、顺层裂缝和高角度裂缝。与岩石本身的储集空间共同为油气的运移及储集提供通道和场所,为后续的开发提供有利的地质条件。本次为滦平盆地沉积作用的初次探讨,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对今后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