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原油和原油产品中含有大量的石蜡,其主要由C16-C14的正构烷烃构成。当原油温度降低至析蜡点温度以下,石蜡开始以针状或片状晶体形式析出。由于蜡晶微观结构性质决定了在析出量很低的情况下,蜡晶就能互相吸附、搭接,形成卡片房状网络结构,导致了含蜡原油倾点高、低温粘度高、屈服应力大,不仅增加管道运输成本,并且危及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1-3]。本文通过溶液共混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酸十八酯(POA)降凝剂与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纳米颗粒,对其结构特性进行了仪器表征,并通过流变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和微观显微观察研究了复合纳米颗粒对10%蜡含量的人工蜡油的作用规律。实验结果发现,相较于纯POA降凝剂,复合颗粒可以大大降低模拟蜡油的胶凝点和低温屈服应力值,并在100ppm的添加量下达到最佳效果。当POA降凝剂的增加,原油的析蜡点温度随之降低,POA降凝剂分子对石蜡分子产生增溶效应,并且微观蜡晶尺寸变得更大,蜡晶形貌更为紧凑并向球状形貌发展,油样的低温流变性得以大幅度提升。在油相体系中,纳米复合颗粒可以在蜡晶的析出过程中,提供大量球形模版,使蜡晶取向与纳米复合颗粒聚集并结晶析出,导致了最终蜡晶形貌紧凑的类球状特性,宏观上显示出低温流变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