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会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例如,在人行桥困境中,大多数人认为为了救铁轨上的5名工人而把桥上的人推下桥是不合适的。因为用1个人的死亡来挽救5个人违反了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不能将人作为工具从而致其死亡。所以为了避免违反原则而引发的强烈消极情绪,人们会倾向做出存1损5的非功利性判断。认知也是影响道德判断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中存在框架效应。但没有对情绪与框架的交互作用做进一步研究。另外,道德决策是在判断的基础上做出行为选择的过程,决策者的角色由旁观者变成了行为当事人。因此,相比于道德判断,道德决策受情绪的影响程度更大,而受认知的影响程度更小。框架效应是否存在于道德决策中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验证了以下假设:(1)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随框架而变化(实验1);(2)在道德决策中不存在框架效应及其与情绪的交互作用(实验2)。两个实验都采用3(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和中性)×2(框架:主动和被动)被试间设计。实验1中,在通过积极、消极或中性影片诱发情绪并呈现人行桥情境后,要求被试在主动或被动框架中做出道德判断。在主动框架中,被试要评定主动去推桥上的人是否合适;在被动框架中,被试要评定被动地看着而不去推是否合适。实验2的情绪诱发和情境呈现与实验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被试要在主动或被动框架中做出道德决策——选择是否主动去推或是否被动地看着而不去推。结果表明:(1)情绪对道德判断中的框架效应产生了影响。相比中性控制组,积极情绪在主动框架中会引发功利性判断(即推是合适的),但在被动框架中会引发非功利性判断(即不推是合适的);在消极情绪中结果则相反。(2)道德决策中不存在框架效应以及情绪与框架的交互作用。只有情绪对道德决策产生了影响,即无论在那种框架下,与中性情绪相比,积极情绪会引发非功利性决策,而消极情绪的效果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