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ntou_2001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u|¨)bner)]是世界上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欧洲玉米螟起源于欧洲、非洲和亚洲交界的地中海地区,扩散到中亚,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新疆地区,在20世纪传播到美洲。亚洲玉米螟主要分布于从中国东北、日本到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在1988年以前,我国新疆伊犁地区的玉米螟只有欧洲玉米螟。但是近些年,亚洲玉米螟进入伊犁地区,并建立了种群。我国新疆伊犁地区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唯一的两种玉米螟同域发生的地域。我们在玉米上采集了新疆11个种群的玉米螟,使用SNP和SSR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进行种的鉴定,使用COⅠ和COⅡ序列单倍型数据对母系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在线粒体单倍型和基因型上具有较大差异。根据SNP共祖率Q值,和NewHybrid运算结果,表明伊犁地区的部分样品与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具有很高的共祖率,新疆其他地区种群均为亚洲玉米螟且与欧洲玉米螟没有共祖率。笔者同样也运用内切酶的直接证据检测出杂交个体。实验结果证明我国新疆伊犁地区从霍城、察布查尔、伊宁、尼勒克和新源地区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混生区,且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群。新疆北部的乌鲁木齐、奇台和玛纳斯,新疆南部的喀什、莎车和和田均为亚洲玉米螟。当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相遇后,杂交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亚洲玉米螟种群的基因会渗入欧洲玉米螟种群。
其他文献
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依靠循环经济,实现清洁化生产,并采取消化减压渣油,实现资源最优化以及精耕细作蜡下油等措施,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使企业走出困局,而且实现
艺术高校是国家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是人们心中圣洁的象牙塔,是学生追逐梦想的天堂,也是学生为实现理想而武装自己的兵工厂。然而近些年,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
阐述了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通过综合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开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①做精原油资源的加工生产,推动产品质量升级换代;②做深成品油气资源的加工,实现
人类文明的代表名词是设计,它是人类文明的子弹头,承载了人类在设计中的创新。创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承载了一个起点和对文化的传承。要创新就需要有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