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共有8种穿山甲,中国穿山甲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台湾和海南岛,少数见于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的国家,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物种之一,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白蚁的天敌,甲片是名贵的中药材原料,肉是上等的滋补品,皮可制革。它曾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人们为药用、食用和革用对穿山甲大肆猎杀,加上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导致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30年来至少下降了80%,不少地方已难见其踪迹,未来命运令人十分担忧,栖息地内的种群密度已低至0.001134~0.056头/平方公里,雌雄已很难有交配机会,如果仍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这个物种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永远地消失。曾是穿山甲大省的广西,现仅存野生穿山甲约1180头。穿山甲种群日趋濒危的状况,国际保护组织及我国政府给予了广泛关注:早在1975年该物种就被列入CITES附录Ⅱ至今;1996年起被列入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1989年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998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级(V)。我国老一辈兽类学家杨炯蠡、盛和林、胡锦矗、王歧山、刘振河、诸葛阳、罗蓉等也先后提出要重视该物种的保护。中国穿山甲还是我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之一,并被列入我国14种最濒危的野生药用动物名录,是我国中药现代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必须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的物种。保护我国野生穿山甲资源,开展中国穿山甲保护生物学研究已到了十分紧迫的程度,这不仅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需要,也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