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冀北冷凉山区暑伏期草莓的光温生态适应性,为区域夏秋季草莓栽培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光合仪,监测了塑料拱棚内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条件下4个日中性草莓品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在暑伏期晴间多云环境下,草莓Pn随PAR呈波动的双峰型变化;‘波特拉’具有第一峰值出现晚第二峰值出现早、叶片Pn受限于光比受限于水时间短的高光合潜势特征,其DPC为420.82 mmol/m2CO2是‘蒙特瑞’的1.32倍,‘圣安德瑞斯’和‘阿尔比’光合潜势居中。草莓午间光合低效期间Ci随PAR、Pn相协波动,Ci与PAR交替成为Pn的主要限制。即使是署伏期,草莓在冀北冷凉山区拱棚栽培能维持正常的光合生产,光温胁迫较轻。‘波特拉’耐热能力较其他品种强,光合潜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