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子植物是现存高等植物中最繁盛的类群,具有高度复杂的多样性,全球约有30万种,是构成陆地植被的优势成分,在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子植物的花粉形态同样具有复杂的多样性,在孢粉学与古生态学研究中,被子植物花粉的鉴定与分类是重点也是难点。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快速发展,很多被子植物的科和属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刘冰等(2015)结合APG III等系统发育研究,对中国原产和引入的被子植物科属名单进行了整理,确认被子植物在中国原产258科2872属,引入55科(其中6科归化) 1605属(含归化152属)。在以形态性状为主要依据的传统分类系统中,有一些属的花粉形态特征与姐妹属已显得"格格不入",比如Tiliaceae的Grewia与Tilia类型的花粉相去甚远,在APG IV中被调整到一个亚科的位置Grewioideae,但是属于广义的Malvaceae,显然花粉特征与之差异很大;Polygonaceae的Polygonum被拆分为数个小属!原来的种加词作为属名而成立新属(比如Bistorta);又如红树林植物之一的Avicennia被调整到Acanthaceae;有一些科的花粉形态特征缺少多样性,没有"分家的"必要,比如大家熟知的Chenopodiaceae与Amaranthaceae在APG系统中归为一个"家庭"(Amaranthaceae,根据优先发表原则而被采用)。还有很多例子有待梳理,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在孢粉鉴定中,我们是否需要采纳APG系统?虽然有一些分类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但是分子生物学将会继续快速发展,APG分类系统也会一直勇往直前并被广泛接受,因此,目前国际同行发表的孢粉百分比图中已经"悄悄地"使用了APG IV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