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现代化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为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提出深度学习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随着后来教育实践的持续推进,在大城市中深度教学模式逐渐成熟,体系发展的较为完善。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提出了重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在当今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深度教学真正发生,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是一个着实值得探索的问题。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撰写论文之前认真研读了体育教学、深度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等相关的文献著作,通过学术期刊网查找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学校体育发展的最新动态;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严格设计出调查问卷,并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进行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817份;3)访谈法,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者对部分学生、家长以及体育专家进行邮件和电话等形式的访谈,获取所需要的资料;4)数理统计法,借助SPSS和EXCEL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体育课程资源。体育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材观已发生改变,教师应主动开发和设计更丰富、更精彩、更具有活力的课程资源,为创新课堂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精心选择体育课程资源是前提,也是正确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之一。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中做到具有教育性、可操作性和扩展性,在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上要注意其学习趣味性、真实性和实效性,最大化的体现体育深度教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精炼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先减法后加法。针对深度教学的特点,可先将普通的教材中精华、经典和操作性高的内容择取出来,再根据学生需求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趣味活动,更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2)精细设计体育教学过程,做好学练赛的有效衔接。精细设计教学过程是将静态的信息、资源转化成动态流程的基本过程,这要求教师具备缜密的教学路线,还要有丰富的联想、多彩活动的预设和精准的效果预判。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要结合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努力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度学校。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发挥群体合力,生成一段段精彩的教学细节,才能使深度体育教学真正成为精致高效的课堂。3)精准练习各项运动技能,有效把握学练标准。新课标要求每位学生掌握1-2种运动项目,在小学阶段会初步接触各个运动项目,然后选择兴趣项目,通过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持续练习方能完整掌握,终身受益。体育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但也需要思维意识的参与。学习运动技术,须通过一遍遍的练习刺激,经历泛分巩固和自动化阶段,从而熟练掌握技能。4)精诚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深度教学模式下,教师有更多精力关注到每一位同学。但学生自身性格、身体状况、技能水平等都存在差异,还可能存在个别体弱多病、小胖墩等体育弱势群体,教学难度和压力较高。体育教师要精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并提出阶段性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我们在确定教学和训练目标的时候,要多花精力在开发与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来,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学生都能达到理想目标。5.精美营造深度学习氛围,有效换发课堂活力。在体育教学过程我们要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统一,师生之间地位平等、教学相长。深度教学为创造和谐教育创造了条件,深度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教学氛围。和谐教学氛围具有感染性和号召力,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催化,产生情感上的互通共鸣,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影响。实施深度教学以来,教师有时间创设更多的练习情境,增加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们的兴趣激增,打破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感。研究结论:深度学习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多的是教育形态和文化的转变。实施深度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可使体育学科素养得到落实,我们追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追求体育教学方法的精准、教学过程的精致、教学效果的精实,追求教育的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应当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和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既促进学生主动提升、快乐发展,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诚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课程的改革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因此我们仍要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不断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