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瘫的高危因素、脑瘫类型、运动障碍程度、影像学特点及共患病情况。方法专科医院为基础的横断面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脑瘫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早产儿脑瘫患者,详细记录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估运动障碍程度;对每一例患儿常规进行智力评测、眼科学检查、语言能力评估,怀疑听觉障碍着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行听力阈值测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58例早产儿脑瘫中:痉挛型199例,包括双瘫183例、四肢瘫12例、偏瘫4例,不随意运动型27例,失调型1例,混合型31例。GMFCS水平以Ⅱ、Ⅲ级最多,痉挛型双瘫和偏瘫的GMFCS水平好于不随意运动型、四肢瘫和混合型(方差分析,F=4.362,P<0.01)。共患病情况显示,痉挛型双瘫主要伴发视觉障碍,四肢瘫以智力低下和视觉障碍为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则伴发言语障碍,发生率高达95.65%;混合型脑瘫语言障碍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70.97%和51.61%。GMFCS水平越高,语言-言语障碍、智力低下的共患率越高,而视觉障碍的共患率则与GMFCS水平无明显关系。170/258例(占65.89%)患儿影像学呈PVL改变,见于各种类型但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最多,不仅有利于早产儿脑瘫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更可以帮助脑瘫分型以及共患病的定位和定性。结论早产儿脑瘫作为特殊群体成为关注的热点,认识并掌握早产儿脑瘫的运动学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各种伴发障碍,对于病因学研究、综合康复管理都极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