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中药骨碎补在复方制剂中的应用情况,为骨碎补及含骨碎补制剂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简称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简称部标)第一册至第二十册以及部分文献中收载的含骨碎补中成药为依据,结合其所含成分的化学性质,对骨碎补进行制剂剂型、入药方式、炮制方法、薄层色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及条件、临床应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讨论骨碎补在复方制剂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含骨碎补的中药成方制剂多为丸剂(其中蜜丸占有较大比例),其次为片剂,这反应了中药传统剂型在临床用药中仍有一定地位。酒剂、散剂、膏药和橡胶膏剂也占有一定比例, 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骨碎补常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的用药特点。骨碎补传统的打粉入药方式仍是现今的主流趋势,其次是水煎煮和乙醇渗漉。骨碎补入药生制兼用,生品占较大比例,其次为烫制品和炒制品。酒骨碎补长于疗伤接骨,盐骨碎补长于补肾健骨。对骨碎补有质量控制的品种比例较少,给整个方剂的质量评价带来一定困难。虽然有部分药品标准建立了专属性较强的质量控制方法,但有的质量控制方法还不能反应工艺与质量的关系。在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中,均选择柚皮苷为指标,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骨碎补为主药的复方制剂,多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科疾病,如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肾虚腰脊疼痛、骨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骨质疏松症等,临床应用疗效较好。结论骨碎补是中医骨伤科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味中药,应从发展中医药理论的角度,结合临床用药特点,加强对骨碎补炮制方法、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纯化、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系统性研究,将其进一步开发设计成膜剂、巴布剂、气雾剂、脂质体、微囊、缓释控释制剂等生物利用度较高的新剂型应用于骨科临床,使剂型更加多元化,将有广阔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