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空间使用后评价应用

来源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_66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城市开放空间使用后评价模型旨在研究使用者对于城市开放空间各项元素的需求强度,从而指导景观改造与提升方向,并拓展城市开放空间管理的固有方法.利用抽样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中原西路带状公园以及使用者态度进行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的考察与评价,并对初步推演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应用与检验.通过研究使用者对于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期待值及需求强度获得结论:具体改造措施应首先开放已有综合设施并进行良性维护管理,其次提供符合使用者行为习惯的设施服务,再次保证便利的停车服务及通畅的交通流线,最后提供分布合理并利于使用者交流的活动场地.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在人口稠密的户外空间中,人们对于热舒适性的敏感度越发提高,进而对环境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小气候适应性研究融合多学科知识,更加科学地指导和优化
会议
  当前,以景观生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生态网络规划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组成,尺度、格局及过程作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也必然会在生态网络规划研究和实践中广泛
会议
  以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一号线为例,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估算了绿道作为生态廊道所具有的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和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
中国的风景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的感知,经过神化、人化、感性和理性的认知最终形成完整风景体系。中文语境下的风景是人对自然环境的文化性、生态性、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