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退缩行为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儿童抑制自己参与同伴互动并频繁表现出独自消遣的行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逐渐对社会退缩概念框架下存在的各亚类型进行了细分。一般从社交动机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退缩行为分为三类:害羞退缩、社交淡漠和社交回避。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具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情绪和学校适应,但鲜有研究涉及幼儿对于表现出这种行为的他人和同伴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本研究从幼儿园和小学共选取133名幼儿(平均年龄77个月),采用访谈法给幼儿呈现分别画有特定行为同伴的图片,同时给幼儿相应的描述。在每个图片的描述结束之后向幼儿提问关于此类型同伴的一系列有关理解、感知和信念的问题。结果表明,害羞退缩在幼儿的角度看来最具积极性,具有最高的社会偏好得分、社交动机和智力水平以及最低的意图性、负面影响和稳定性;社交回避在幼儿眼里最为消极,具有最高的负面影响和稳定性以及最低的积极情绪、社会偏好、智力水平和师生关系;社交淡漠则处于二者中间,但仍偏消极。结论:在中国,即使是幼儿也可以表现出较好的区分能力,他们不仅仅能将社会退缩同伴与喜欢社交的普通同伴区分,还能将社会退缩各亚类型的同伴进行细分并分别表达出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幼儿这种分化的态度可能与传统中国文化背景中关于行为抑制、群体依附和人际敏感性的定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