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内各经济要素的集散效率、配置效率、城市生产的专业化与协作程度。深圳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经过3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在城市建设全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难以为继、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面对区域间日趋高涨的竞争,深圳如何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摆脱被动资源保障是城市转型面临的核心问题,其中,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则是推进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基于对深圳市工业区普查,本文深入剖析了外延式扩张模式难以支撑经济非线性增长、空间结构无序难以提升城市质量、被动式满足市场需求难以推动城市转型等问题。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产业集群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城市生产力结构调整是推动产业空间重构的直接因素、土地付租能力是引起城市产业空间重构的内在动因、基础设施改善是加快产业空间重构的充分条件、产业集聚发展是推动产业空间重构的现实需求。并结合深圳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问题,从两个层面提出深圳产业空间重构的设想:一是构筑"一核两圈三轴四片"的现代产业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二是将数量众多的工业区整合为"一心十九园",以此作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控制线"。最后为保障规划的实施,提出了加强机构建设,构建了政府与市场三级管理—运营—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对园区整合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探索土地整备市场化机制;强化产业控制线的空间引导作用,促进产业空间集聚和园区的有机整合等实施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