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云南省6县(市)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恙螨群落进行了初步分析。原始资料来源于2001-2002年对剑川、丽江、勐海、普洱、思茅和元江6个县(市)的现场调查。分析内容包括恙螨种类组成、染螨情况、群落基本结构、群落内优势螨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以及种多度分布几个方面。黄胸鼠恙螨群落结构计算参照Shannon-Wiener方法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用聚块指数(m*/m) 测定,种间关系用协调系数判定,种多度分布在半对数直角坐标系中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从所调查的6个县(市)共捕获黄胸鼠451只,从所捕获的黄胸鼠双侧耳窝共采集到恙螨2114份。从黄胸鼠这单一鼠种双侧耳窝所采集到的恙螨被鉴定为31种,其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63。本文显示的黄胸鼠恙螨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均比其它同类研究报道复杂得多,群落内有5种恙螨优势种,它们分别是永胜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yongshengense Yu et Yang 1986、李氏囊棒恙螨Ascoschoengastia leechi (Domrow 1962)、印度囊棒恙螨Ascoschoengastia indica(Hirst 1915)、蒙大微恙螨Microtrombicula munda (Gater 1932)和微板无前恙螨Walchia micropelta(Traub et Evans 1957)。五种优势种占恙螨总采集数量的91.11%,其中印度囊棒恙螨的个体数量(1111只)最丰富,占5种优势种采集数量的57.68%。黄胸鼠的总染螨率和总螨指数分别为18.18%和4.69。结果表明,云南省境内的黄胸鼠寄生恙螨常见,所寄生的恙螨种类十分丰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显示,主要恙螨在不同黄胸鼠个体之间呈聚集型分布,表明恙螨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问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而存在集中分布于部分宿主(黄胸鼠)个体的倾向,这是恙螨在不同宿主个体之间不均匀寄生的表现。李氏囊棒恙螨和印度囊棒恙螨之间的种间关系被判定为正协调关系(V=0.75,P<0.01),表明李氏囊棒恙螨和印度囊棒恙螨存在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倾向。在半对数直角坐标系中,黄胸鼠恙螨群落种多度关系理论曲线拟合良好(R2=0.63),提示其种多度关系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在种多度理论曲线中,从对数区间1到7,恙螨种类数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反映出在黄胸鼠恙螨群落内绝大多数螨种系一般种和稀有种,而个体数量庞大的优势螨种在群落内只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