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腔干燥症是一种自觉口干的症状而非独立疾病。既往研究认为口干患者的症状可能继发于其唾液成分的改变或某些成分含量的变化。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口干患者的唾液样本进行研究,通过与健康对照者对比,寻找其代谢物的成分差异,期望能从代谢组学层面为口干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证据。方法:收集口干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唾液样本,进行非靶向研究;采用无监督模式的主成分分析法(PCA)、有监督模式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数据分析,判断组间有无差异;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IP)、S-plot图和Student t检验初步筛选差异性代谢物;检索生物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挖掘参与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差异性代谢物;对比MS/MS谱和碎片离子对筛选得到的差异性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20例口干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经PCA、PLS-DA和OPLS-DA分析发现假性口干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唾液成分存在差异;结合VIP图、S-plot图和Student t检验筛选,得到124个差异性代谢物;进一步检索生物信息数据库筛选了20个参与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者,并对比MS/MS谱和碎片离子对其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了16个差异性代谢物。结论:本研究经初步探索发现口干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唾液成分存在差异,从代谢组学层面为口干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