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不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其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mai1978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和体质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本文的宗旨是深入了解广东高学历青年生活方式,特别是不良生活方式的现况,为加强干预青年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主要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年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750名20~25岁本专科学历的青年进行问卷调查。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30多篇。3)数理统计法:数据输入和统计检验运用SPSS]1.O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研究结果:大部分青年大学生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较为严重的问题依次是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80.4%)、运动不足(63.1%)、睡眠不足(50.1%)、网络依赖(40.5%)、缺乏交流(35.0%)、滥用药物(34.1%)、久坐不动(31.6%)、饮食不规律(19.6%)、酗酒(15.8%)、偏吃洋快餐(11.1%)、赌博(10.4%)、吸毒(6.9%)、烟草依赖(5.2%)、不良性行为(3.9%)、经常出入娱乐场所(2.6%)等,其中只有睡眠不足、缺乏交流、滥用药物在不同性别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广东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在新时期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其生活方式状况不容乐观,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2)青年大学生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交织下的复杂表达,既有认知因素的错误或不足,有教育因素的失职或失效,也有综合性诱发因素的侵袭。可见,青年大学生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个人和环境因素,但这些因素是可以也可能通过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的,关键是要注重从社会、高校、家庭等方面发挥好正面的教育引导作用,以其合力来内化青年大学生从知到行的实质性转变。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相关的论文统计与分析,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数字参考咨询研究在系统研究、模式夏技术研究、标准与评价研究、国外数字参考咨询研究夏存在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
本文立足图书情报学的学科特点,参考社会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研究图书情报学领域的“获得感”及其概念体系,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从改善现有公共服务体系与资源
在当代,由社会信息化而导致的社会问题可谓多种多样。其中,信息分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密切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信息分化是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新生成的一种社会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自我个性,明确发展方向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