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词汇阅读的联结主义取向挑战了传统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语音和语义加工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理论得到了认知行为、神经心理学、计算机模拟以及最新的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支持。已有研究大都基于拼音文字系统,缺乏对词形到语义加工的系统探讨。汉字是表义文字系统,能深入揭示语义加工在阅读中的作用,从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汉字阅读研究中,有间接的证据表明阅读涉及了语音和语义加工的相互作用,主要来自于神经心理学以及启动命名的行为实验间接的证据,还缺乏直接的研究证据,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语音和语义加工在汉字阅读的共同作用,并深入探讨汉字语义、形旁表义程度在阅读中的作用。实验一操纵了汉字声旁的读音一致性(声旁家族读音一致/不一致)以及整字语义的可表象性(语义高/低可表象性),采用出声阅读的实验任务。结果发现了显著的语音一致性效应,被试对声旁家族一致的汉字阅读时间要快于不一致的汉字;同时,还发现了显著的语义可表象性效应,被试阅读高可表象性汉字时更快更准确。结果表明汉字阅读同时受到了语音和语义加工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语义加工在汉字阅读中的作用,实验二操纵了形旁的表义程度,挑选了强/弱两种表义程度、且都不能独立成字的形旁,分别与另一部件组成真、假两类刺激材料,构建了2(真、假字)x2(形旁表义强/弱)的实验条件。采用词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了显著的词典效应,被试在真字条件下的反应要快于假字条件;还有显著的形旁表义主效应,即强表义形旁条件比弱表义形旁条件反应更快;以及显著的交互作用,形旁表义性在真词条件无显著,而在假字条件下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形旁和整字语义都参与了汉字的阅读加工,并且具有相互作用。本研究在词汇判断和阅读任务中探讨了形旁表义以及整字语义的作用,从跨语言的角度为联结主义理论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