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罹患胃癌,每年亦有近70多万人死于胃癌。我国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发病率与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每年新增胃癌病例数约36万,约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0%,占全球胃癌发病人数的近一半。甘肃省是胃癌高发区,其中武威市胃癌发病率高达100.38/10万,死亡率为90.71/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国之首。2003-2012年间该地区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处于高位态势,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胃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地域疾病。目前针对该地区胃癌高发的因素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且研究较为分散和单一,回顾性研究居多,数据可靠性不高,目前原因上不明确且无显著进展。同时该地区处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健康意识差,医疗防控水平相对滞后,缺乏综合、系统的针对胃癌防控模式及策略。因此,通过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先进技术作为载体、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实施平台的防控模式与长效工作机制及策略体系,依据前瞻性胃癌队列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支持,同时利用胃癌队列作为实施平台开展技术示范及防控能力建设及提高,科学防控,因地制宜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国家与社会负担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势在必行。目的针对甘肃省武威市胃癌高发,严重影响当地人民身体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重大疾病问题,且研究与防控滞后这一现状,课题组在该地区构建由政府组织引导、省级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先进技术为载体、基层医院为实施平台的防控模式与策略体系,将胃癌预防与控制模式示范应用于胃癌高发区武威市。同时在此构架下,建立基于人群的前瞻性胃癌研究队列,长期随访,开展胃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与研究,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的肿瘤防控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同时作为实施与评价平台开展胃癌筛查、治疗等关键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建设及提高当地胃癌防控能力,评价和完善防控模式与策略体系,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群胃癌三级筛查及分级干预策略,为制定胃癌防控指南或共识意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组于2012-2015年在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以武威市凉州区7个乡镇为研究现场,首先,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省级、市级、县区级、乡镇和村级胃癌五级防控组织体系,验证“政府主导、医疗机构实施、民众参与”三位一体的胃癌防控模式及策略;其次,建立胃癌前瞻性研究队列,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基线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筛查、留取生物样本、随访、统计学分析开展胃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初筛与调研以及队列维护等相关研究;同时基于大型人群胃癌队列,进行人群健康干预,开展筛查、治疗、防控适宜技术的培训及团队培养,系统评价胃癌防控模式及策略的效益。结果构建了政府主导下的省、市、县(区)、乡(社区)、村五级恶性肿瘤防控组织体系;在武威市凉州区7个乡镇建立了17643例胃癌人群队列,开展了前瞻性随访,命名为胃癌前瞻性研究“武威队列”;面向全人群通过发放宣教手册、健康教育视频、现场宣教等手段开展了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的健康教育与干预,同时举办培训班12次,培训宣教人员1000余人次,建立了一支由政府主导下的肿瘤防控宣传力量,将胃癌防控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27.41%提高到81.36%;构建了省级医疗结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一对一”的技术帮扶模式,完成了队列人群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技术示范17643例,累计发现与确诊上消化道癌症248例,其中早期癌178例,占总数的71%,大幅提高当地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确诊癌前病变患者近3500例,对确诊患者开展了长期医学随访;集成先进有效的防控诊疗技术,建立了4个示范基地,培训了基层管理、宣传与技术人员,培养了18支专业技术团队和44名业务骨干;初步开展胃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癌、癌前疾病、消化道其他疾病在性别、发病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饮食习惯、吸烟、日常运动、睡眠及疾病史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探索、建立了高发区恶性肿瘤防控的“武威模式”,并形成了长效防控机制与策略体系,成效显著。结论本项目形成的高发区胃癌防控模式及策略体系,有效的打破了传统肿瘤防控无人主导、单打独挑的局面,合理整合了优势资源,提高了民众的健康认知和参与意识,极大的提高了胃癌防控能力与成效,目前运行平稳,成果显著。同时利用建立的大规模胃癌前瞻性研究队列,开展长期跟踪随访,收集数据与记录终点事件,极大提高了胃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成效与准确度,可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中心、多交叉的联合研究,已为防控模式的完善、人群胃癌的筛查以及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利用研究队列为实施平台,以及“一对一”的技术帮扶模式,可有效的开展人群健康干预、胃癌筛查、诊断与治疗等关键适宜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显著的提高胃癌防控能力;随着项目成果及防控模式的不断扩展与推广,会对我国肿瘤乃至慢病防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及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