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其种子休眠性较为复杂。种子休眠性弱,收获时如遇持续阴雨天会导致花生原位萌发,进而降低产量和种子品质;休眠性过强,则导致出苗不齐,影响产量。目前栽培花生调控种子解除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选择休眠性较强的鲁花14号(LH14),分析新鲜收获、自然晒干和刚刚萌发种子的转录组变化,为深入理解花生种子休眠、释放及萌发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以新鲜收获种子(FS)、自然晾干种子(DS)和刚刚萌发种子(GS)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Illumina法进行转录组测序。DESeq R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GOseq R和KOBAS软件对DEGs进行GO富集和KEGG分析,WEGO进行GO功能分类注释。荧光实时定量RT-PCR验证特异代谢通路和激素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与分析】DS vs FS、GS vs FS和GS vs DS三组比较分别鉴定出3440、2295和4657个DEGs,上调DEGs分别为2169、1056和2200个,下调DEGs数分别为1271、1239和2457个。在所有5425个上调和4967个下调DEGs中,三对比较组中完全重叠的仅有65个上调和63个下调的DEGs。尽管萌发种子与新鲜收获种子之间表型差异显著,但GS vs FS之间的DEGs数却最少。GO分析发现,干种子与新鲜收获种子相比,上调DEGs主要富集21个生物学过程(p <0.05),涉及氧化还原、单个有机体生物合成、有机氮化合物代谢等,分子功能大部分集中在氧化还原酶活性方面;下调DEGs没有显著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后熟种子与新鲜收获种子相比,下调DEGs主要涉及胚胎发育过程。干种子与后熟种子比较,上调DEGs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19项,包括基因表达调控、RNA生物合成过程调控、蛋白磷酸化等;下调DEGs主要富集11项,其中大多数在DS vs FS上调DEGs中被检测到。KEGG分析表明,花生种子后熟过程中显著上调的基因主要涉及氧化磷酸化、谷胱甘肽代谢、碳代谢等途径,储存的能量迅速被调动。萌发过程中,大量与IAA、GAs和BRs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协同参与种子萌发调控。【结论】花生种子后熟过程中,多种代谢途径迅速启动、种子储存的能量被快速调动,休眠逐渐解除。萌发过程中,IAA、GAs和BRs等多种植物激素协同调控胚轴伸长、胚根突出种皮,其中生长素应答因子ARFs及其他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多种激素信号途径的交叉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