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枯病是烟草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由劳尔氏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另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由寄生疫霉烟草致病变种(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近年来这两种病害在重庆局部植烟区爆发流行,导致烟叶产质量下降。2007年4~9月通过调查烟草青枯病和病黑胫病在田间的发生流行规律,及比较几种防治措施的大田控病效果,旨在为重庆烟区两种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治及烤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在酉阳县试验田的调查结果显示:田间在5月底可见青枯病零星病株,病情轻:6月下旬烟株下部茎秆出现黑斑;7 月下旬病害进入盛发期。研究分析表明,当旬均温达到25℃时,若遇连续降雨且旬降雨量达到100mm 以上,则青枯病进入爆发流行期。对几种防治措施的大田控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综合防治处理"青萎散+细菌克斯+克菌康+农用链霉素"控制青枯病的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94.9%;其次是细菌角斑净、青枯3号生防菌(芽孢杆菌B-16-11,由西南大学植物生态病理研究所研制),相对防效分别为43.8%、28.5%;72%农用链霉素、青枯2号生防菌(芽孢杆菌 B-16-11与荧光假单胞杆菌 P-84-3 的混合菌剂)也显示了较好的控病效果。在酉阳县试验田的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点烟草黑胫病从6月中旬开始发生:到6月下旬逐渐加重;但整个7月份病害发展呈平稳趋势,没有出现大的灾变波动; 到8月上旬持续的雨日耦合高温因素则病害进入盛发期。分析认为,由于重庆大部烟区5~9月的旬均温均在20℃以上,已达到病害发生为害所需要的温度,此期旬降雨量则成为黑胫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与青枯病一致,若旬降雨量达到100mm 以上,则随后黑胫病大发生或流行。通过采取冬季田间清园、生育期深沟排水的农业措施,移栽后适时施用生物菌剂、搭配使用移栽灵和甲霜灵锰锌的综合防病措施,使黑胫病的发生始期推迟5~10天,并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发病、降低了为害。如通过采取综合防病措施,黑胫病试验田同期的发病率由2006年的94.2%下降到2007年的72.6%,在2006 年烟田全部绝收的情况,但今年收获6~7片烟叶,按其占单株产量15%、烟叶亩收入1000元计,上述综合控制措施挽回经济损失150元/亩。